查看原文
其他

冯全功:《<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前言

浙江大学出版社 大民说英语 2021-09-15

【相关文献导航】

王晓农:释旧出新,融西立中: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新版述评

杨静:从中西翻译史研究现状看中国典籍英译史的研究方向

刘孔喜,许明武:《传习录》英译史与阳明学西传

刘孔喜,许明武:亨克及王阳明心学著作在英语世界的首译

王宏:中国典籍英译: 成绩、问题与对策

刘性峰,王宏: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 现状与展望

刘性峰、王 宏: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嬗变、问题及对策

范祥涛:早期儒家典籍英语转译中的文化传播研究

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略论

李伟荣:《论语》在西方的前世今生

齐林涛:《金瓶梅》西游记——第一奇书英语世界传播史

朱明胜:《西游记》英译本副文本解读耿强:副文本视角下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研究齐林涛:赞助人的隐身:《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译本的副文本研究

孙会军:《金瓶梅》英语译本研究的新成果——评齐林涛博士的英文新著《<金瓶梅>的英语译本:文本、副文本和语境》


2017年11月18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了“南开翻译博士论坛暨翻译方向博士招生20周年纪念”的学术会议,会上王宏印教授写了一首《南开译风歌》,我对开篇几句的印象尤为深刻——“学贵传承,文脉乃通;研究恒久,始有大成”。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的重镇之一,作为南开的翻译学博士,我本人对《红楼梦》翻译研究也有很大的兴趣,由苗菊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红楼梦》翻译的(2012),已于2016年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题目为《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红楼梦〉英译研究》。近几年对《红楼梦》翻译也有持续的思考,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不妨视为博士论文的后续研究,但研究话题相对分散,故结集出版之时,命名为《〈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我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兴趣以及所取得的这些学术成果也算是学术传承的一点表现吧。当然,学术传承并不限于师门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人类知识的传承,不管是学科之内还是学科之间。只有学科的界限打通了,才能真正实现“文脉乃通”的境界。《红楼梦》翻译研究尤其如此,我们要善于吸收红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美学、修辞学、文艺学等学科的知识资源,为研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红楼梦》翻译是值得品味与研究一辈子的。七八年弹指一挥间,我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还远远谈不上“恒久”,更没有“大成”。学问在于交流,藏拙不如献丑。所以我还是想把自己近些年取得的一些红译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供读者批评指正,也算是对自己的鼓励吧。我坚信,《红楼梦》翻译研究对我本人而言,还远未结束,我会继续品读下去,继续研究下去,一辈子。

 

在《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摸打滚爬的几年中,渐渐明白了一些做学问的模式,借鉴前人的说法,我把这些模式归为四类——重复说、接着说、对着说、自己说。结合本书中的研究内容,不妨对这四种模式进行简分析。

 

重复说,也就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别人的语料,重复别人的方法,重复别人的观点,重复别人的结论,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新意的研究。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还未入门的研究者很容易做出这样的研究,有时虽也辛辛苦苦,但由于没有进行文献综述,忽略了前人的相关成果,导致自己的成果乏善可陈。当然,除非抄袭,任何研究都不会完全重复的,关键在于重复的程度,有没有自己的新知。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数以千计,专著也有三十部左右,要想真正涉及这个领域,就要好好阅读前人的相关成果。

 

接着说,也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个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或提供更多的证据,或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发现一个新的切入视角,或对别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修小补等。接着说就像接力赛跑,旨在跑得更远、更快,看到更多的风景。接着说的论著在《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比比皆是,也是目前出现最多的一种研究类别。拙著收录的21篇论文大部分也属于接着说的范畴,如“《红楼梦》中‘笑道’翻译的对比研究”就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的深化,包括“笑道”翻译的分类方法和抽样统计方法的使用,探索了杨译或霍译“笑道”的总体倾向。从个体而言,接着说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研究起点在哪里,贵在跑得更远,远到一定程度可能就转换成自己说了。从整体而言,“学贵传承”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接着说的研究模式上,《红楼》译学的提出与发展亦当如是观。

 

对着说,也就是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对之进行质疑,人说是牛,我说是马,需要很强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界常的商榷性文章大多属于对着说的范畴。对着说也并非观点完全对立,有时呈现出部分对立的特征。对着说主要是观点指向的,有时也可以指向别人的论据、方法等。在《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对着说的文章主要聚焦在观点异同、底本考证等话题。香港学者洪涛所著的《女体和国族:从〈红楼梦〉翻译看跨文化移殖与学术知识障》中的“商榷篇”很多便属于对着说的文章。拙著中“论《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兼评《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也属于典型对着说的文章,矛头指向的是作者所用的论据(例子),由于忽略了《红楼梦》不同底本的存在以及译者所用底本的差异,其所使用的论据并不能支撑作者提出的观点,导致了立论的草率性。


自己说,也就是别开生面,自话自说,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无人涉及,或学术观点无人提及,或研究方法独树一帜,或理论体系标新立异等方面,需要敏锐的学术嗅觉、深厚的学术积淀以及丰沛的创新精神。自己说很难,但没有自己说的东西,就无法形成原创性学术成果。自己说最容易形成自己的学术面貌,也最容易在学界脱颖而出。但如果没有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追随者,自己说得多了,说得久了,也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尤其是具有学派性质的自我言说。在《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自己说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如果研究对象还是一块处女地,便属于自己说的范畴,如宋丹的林语堂《红楼梦》翻译研究(其发现的林译《红楼梦》属于珍稀史料)。拙著中也有一些研究话题前人并未涉及,也不妨列为自己说的范畴,如“霍译《红楼梦》中附加疑问句研究”“麦克休姐妹《红楼梦》回目英译研究”“英语译者对汉语死喻的敏感性研究——以四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例”等。在《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我们要敢于、善于寻找有价值的、别人还未探讨的研究话题,只要用心去寻找,到处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纵观译界,包括《红楼梦》翻译研究,我们缺少的不是重复说,也不是接着说,我们缺少的是对着说和自己说重复说要弃之,接着说要发扬光大,对着说和自己说更需要大力提倡。学术批判与创新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接着说也好,对着说也好,自己说也好,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得说下去,都要说下去,拙著中说得不合理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拙著上篇、中篇和下篇中所谓“不懈的追求”“不断的探索”“不停的思考”与其说是指向过去的,不如说是针对未来的,完全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本书的体例分为上中下三篇,每篇由笔者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若干篇论文组成(共计21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与批评。上篇取名为“《红楼》译学:不懈的追求”,聚焦于《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模式,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综述(包括论文和专著)以及《红楼梦》对外译介与传播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的启发。中篇取名为“《红楼》译评:不断的探索”,聚焦于小说中具体内容的翻译,如“情”与“笑道”、附加疑问句、回目与回目中的人物评价词,还有一些评介之作,如小说《红楼》、旧金山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等。下篇取名为“《红楼》译论:不停的思考”,聚焦于笔者《红楼梦》翻译引发的一些理论思考,《红楼梦》翻译更多的是提供语料支撑或相关论据,如探讨译者的翻译个性、文学翻译中的诚信观、形貌修辞、逻辑显化、互文翻译观、整体细评与整体细译英语译者对汉语死喻的敏感性等,希望对《红楼梦》翻译研究有些许启发。笔者2016年基于自己的博士论文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红楼梦〉英译研究》一书,其中部分章节已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本次遴选的文章与之鲜有重复,或者是其中涉及内容的深化,或者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遴选的文章采取尽量保留原貌的原则(一般以发表时的录用稿为准),不再对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如有必要,则对文章作细微调整,包括体例、题目和具体内容等。本书是本人《红楼梦》翻译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呈现,是对自己的鼓励,是对自己的鞭策。

 

最后感谢母校南开大学和河南大学的诸位恩师给我提供的学术滋养;感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为我提供的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感谢浙江大学许钧教授把拙著纳入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的“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书系;感谢《红楼梦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小说评论》《山东外语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期刊对本人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家人、同事和朋友对我的殷殷鼓励与默默支持!


作者简介


冯全功,南开大学翻译学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红楼梦》翻译、翻译修辞学、职业化翻译等。



来源:<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谨致谢忱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喜欢,就点击 ☟ 吧!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